新派訊 二十年前的那個春日,我隨濰坊諸城百盛商場的城鄉(xiāng)聯(lián)建服務隊第一次踏入劉家溝村,就此與山鄉(xiāng)桃林鎮(zhèn)結緣。
諸城市桃林鎮(zhèn)劉家溝村的桃花盛開
記憶中,去桃林鎮(zhèn)劉家溝村的路崎嶇顛簸,車輪卷起的塵土在春日里飛揚,模糊了遠山的輪廓。時光倏忽,如今雙向四車道的柏油路兩旁,新栽的法國梧桐已亭亭如蓋。新能源公交車的電子報站聲與山間的鳥鳴相互應和,提著竹籃賣山貨的農婦和背著相機的都市游客相視而笑。風景流動,曾經(jīng)閉塞的山鄉(xiāng)融入時代脈搏,一幅桃林四季長卷徐徐展開。
三月的風還帶著料峭寒意,卻已掩不住泥土里萌動的春意。桃林的大山山巒像是被一支蘸了淡墨的羊毫輕輕點染,在晨霧中洇開層層青暈。新修的漫水橋如玉帶橫波,游人們踏著平整的水泥路迤邐而行,向著后山那片緋色的云海走去。桃樹花開正艷,粉白相間,遠望如云霞棲地。網(wǎng)紅主播們舉著自拍桿穿梭花海,將這份春意傳向遠方。農家樂的灶臺終日冒著熱氣,系著青花藍布頭巾的老板娘用新采的香椿芽炒土雞蛋,城里來的食客們贊不絕口。
蜿蜒于青山之間的七彩山道,宛如一條絢麗的綢帶,輕盈地纏繞著蒼翠的山巒,尤顯美麗鄉(xiāng)村的“顏值”。熾烈的紅、明艷的黃、溫柔的藍……一道道斑斕的色塊在陽光下跳躍,與遠處層疊的松林、起伏的茶園交織成流動的畫卷。拾級而上,腳下是彩虹的碎片,抬眼是遼闊的天際,山風掠過耳畔時,仿佛連呼吸也染上了草木與顏料交融的鮮活氣息。
諸城市桃林鎮(zhèn)初家溝村七彩山道
晨霧未散時,茶山已醒了。薄青色的霧氣浮在坡上,將一壟壟茶樹洇得朦朧,像未干的水墨。風從山坳里蕩過來,茶樹沙沙地搖,把陽光篩成碎金,斑斑點點地灑在采茶姑娘的藍布衫上。她們弓著腰,指尖在茶梢間翻飛,如蜻蜓點水,一掐,一捻,嫩芽便輕輕落進竹簍里。那芽尖還裹著露,青得透亮,葉脈上細細的白毫沾了霧氣,仿佛結了一層糖霜。茶簍漸漸滿了。芽葉擠擠挨挨,滲出清冽的汁氣,沾在手上,竟比溪水還涼。有女子哼起小調,調子也染了茶味,清淡淡的,被風一吹就散在坡間。待到日頭爬過山脊,霧徹底散了,茶田便亮得晃眼,每一片葉子都泛著油光,仿佛能照見人影。
諸城市桃林鎮(zhèn)春茶開采。
“一村一品”茶飄香。一年一度的采茶節(jié)熱鬧非凡,許多外地客商和城里的大商超早就等候在此了,只為搶得今年的頭采茶。此時,山下已支起鐵鍋,炒茶老師傅們早已躍躍欲試,他們挽起袖管,掌心在鍋沿一探,便知火候正好。新采的芽尖倒進去,噼啪作響,熱氣裹著青香騰起來——這香氣是活的,一路竄上云端,連路過山道的游人也駐足,翕動著鼻翼喃喃:“桃林的茶,到底是不一樣啊。”
夏日的風輕輕吹過山野,整片山坡頓時熱鬧起來。紅的、黃的、紫的野花你擠我我擠你,爭先恐后地開滿了每一個角落,像給大地鋪了條五彩斑斕的絨毯。站在花海里抬頭望去,遠處的青山像被水洗過一樣干凈。蝴蝶在花間捉迷藏,蜜蜂忙著在花蕊里打滾,一不小心就沾了滿身的花粉。風吹過的時候,花海里打卡的姑娘們和花兒手拉著手跳起舞來,沙沙作響,空氣里飄著甜甜的花香,混著泥土的味道,讓人忍不住要深深吸上一口氣。
諸城市桃林合樂社區(qū)山花盛開
六月的溪水嘩啦啦地流著,陽光把水面照得閃閃發(fā)亮。岸邊的柳樹垂下長長的枝條,風吹過,在水面上劃出一道道波紋。站在岸邊,能清楚地看見水底圓溜溜的鵝卵石,幾尾紅鯉魚悠閑地游來游去。村里的嬸嬸們端著洗衣盆來到新修的漫水橋上,一邊捶打著衣服,一邊聊著家長里短,爽朗的笑聲傳得老遠。流水無情,卻也留得住鄉(xiāng)愁。城里來的小朋友們脫了鞋,光著腳丫在水里蹦蹦跳跳。涼涼的溪水濺起來,打濕了褲腳也不在乎,一個個笑得可開心了。有個調皮蛋使勁踩水,把正在岸邊休息的白鷺嚇得撲棱著翅膀飛走了。
十月,山風已帶著絲絲涼意,村口那棵三百年的銀杏樹開始飄落金葉,像撒了一地的碎金。古樹下新立的青石保護碑前,頭發(fā)花白的老支書正給圍觀的游客們講述:“這棵老樹啊,當年游擊隊就在樹下開過會……”他粗糙的手掌撫過斑駁的樹皮,仿佛在撫摸歲月的皺紋。半山腰新改造的民宿小院里,從省城來的退休美術老師支起了畫架。他瞇著眼打量漫山遍野的秋色——火紅的楓葉、金黃的銀杏、墨綠的松柏,在畫布上調配出最動人的色彩。山腳下的農家書屋里暖意融融,新來的大學生村官盤腿坐在地墊上,幾個娃娃圍著她擠作一團?!翱?,這本新書講的就是咱們桃林的故事……”文化的滋養(yǎng)如同山間清泉,浸潤著土壤,亦陶冶了山村人的性情。
諸城市桃林鎮(zhèn)茶山一角
暮色漸濃的集市熙攘而鮮活,鄉(xiāng)親們將帶著山野靈氣的土產(chǎn)在粗木案臺上碼成小山——剛采的松蘑傘蓋肥厚,邊緣還沾著松針,榛蘑則散發(fā)著木質清香,曬干的菌子被扎成小捆,透著陽光曬過的暖香;沾著晨露的桃林蘋果紅潤透亮,果皮上還凝著細密的水珠,咬一口滿是清甜的汁水;新摘的板栗外殼油亮,微微裂開,露出金黃的栗肉,蒸煮后更是粉糯香甜;野山蜜裝在粗陶罐里,琥珀色的蜜漿濃稠透亮,輕輕一晃便拉出細長的金絲,湊近能聞到槐花和山花的混合芬芳;旁邊堆著手工地瓜粉條,色澤微黃,根根柔韌,是燉大鍋菜的上佳食材。一簍簍土雞蛋碼得整整齊齊,蛋殼上還沾著草屑,煮出來蛋黃橙紅,香氣撲鼻;桃林綠茶裝在素凈的棉紙包里,新炒的茶葉蜷曲如眉,一打開便是撲鼻的豆栗香,泡開后茶湯清亮,回甘悠長。游客們將大包小包買得鼓鼓囊囊,電商服務站的打印機“滋滋”吐著訂單,老會計扶了扶滑到鼻尖的老花鏡,枯瘦的手指在快遞單和手機屏幕間來回比對著。晚風送來歡快的《豐收樂》旋律,不遠處的文化廣場上,幾位扎著高馬尾的城里姑娘正手把手教農婦們轉腕擺腰,火紅的綢帶在余暉中翻飛如蝶。
臘月,初雪總是來得猝不及防。晨起推窗,天地已換了顏色——遠山裹素,萬樹梨開,新修的觀光步道如一條玉帶,蜿蜒纏繞在山腰,在雪色中泛著瑩潤的光。游客中心的玻璃暖房里,熱氣氤氳,幾個攝影愛好者正擦拭鏡頭,低聲討論著雪中古寺的最佳取景角度。
在翻蓋一新的村委會里,暖意融融。窗明幾凈的會議室中,聯(lián)建單位與村支書正在與村民們鏗鏘有力地講解著新一年的發(fā)展計劃。村民們圍坐桌前,時而點頭,時而提筆記錄,眼神里透著信任與期待。隔壁的活動室,幾位老人圍坐在圓桌旁,捧著熱茶,絮叨著當年大雪封山時的艱辛,再望望如今通到家門口的暖氣管道,渾濁的眼底泛著欣慰的光亮。
文化站里更是熱鬧,返鄉(xiāng)的年輕人正熱火朝天地排練春節(jié)晚會的話劇。他們時而爭論臺詞,時而開懷大笑,青春的朝氣驅散了冬日的凜冽。窗外的雪依然簌簌飄落,而屋內,鄉(xiāng)村振興的希望正如同這新修的村委會一般,在溫暖與活力中,悄然生根發(fā)芽。
諸城市桃林鎮(zhèn)上劉家溝村辦公室
四季輪回中,桃林的故事還在繼續(xù)。山還是那座山,水還是那道水,但桃林早已不是當年的桃林。城鄉(xiāng)聯(lián)建的春風讓這片土地煥發(fā)新生,就像山間那些老桃樹,在新時代的雨露滋潤下,年年歲歲,總能把根系扎得更深,將花開得更艷。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在訴說:鄉(xiāng)村振興不僅讓山村“美起來”“富起來”,更讓山村文化“活起來”,讓美麗鄉(xiāng)村真正成為宜居宜業(yè)的幸福家園。
來源:新派客戶端
編輯:李婕寧 劉曉哲
一審:賈春毅
二審:孫瑞永
三審:管延會